時間:2017年11月0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藝術生是高校重點培養的對象,藝術教學也呈現出多元化特點,藝術教學的多元化發展促進了藝術生的藝術創造力。在高校藝術教學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將審美想象力作為提供藝術創造力的方法。下面文章從聯系思維出發,發掘審美想象力對文學藝術的作用,尋找高中藝術生文學審美想象力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高校藝術生,文學審美,文學藝術
一、審美想象力對架構文學與藝術關系的積極作用
文學與藝術具有深遠的淵源關系,從大的范疇而言,文學屬于藝術體系中的一個分支,隨著文學的深入發展,文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分支被獨立出來,但是文學與藝術之間仍然保持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審美想象力在構建文學與藝術關系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它是文學與藝術之間的橋梁,這是由文學與藝術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因為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它們都是一種思維創造活動,思維創造活動都離不開審美想象力,沒有審美想象力就沒有人類的創造活動。
二、高中藝術生文學審美想象力培養的有效路徑
(一)營造審美情境,激活文學審美想象力
審美想象力是學生進行文學學習的基本能力,也是必備能力之一,缺乏審美想象力的學生難以學好高中語文,也難以提升藝術創造力。那么如何激活學生文學審美想象力呢?營造文學審美情境是有效的路徑,教師可以通過營造生動、唯美富有藝術氣息的文學審美情境,為學生文學審美搭建場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審美創造愿望,從而在文學審美創造實踐中不斷提升審美想象力。
例如舒婷的《致橡樹》一詩,詩中塑造了兩個主要意象:橡樹和木棉。這是理解這一首詩主題的關鍵,為了幫助學生全面而深入地進入這兩個意象,筆者為學生營造了一段審美情境,運用多媒體制作了一段木棉和橡樹的介紹資料,并配以木棉和橡樹唯美的風景圖,以名家《致橡樹》朗讀音頻為背景音樂。學生在審美情境的作用下,結合詩歌文本調動審美想象力,對木棉與橡樹的內涵展開解讀,并融入自己的審美想象:橡樹木質堅硬沉重,高大挺拔,是樹中的偉丈夫,最具男性氣質;木棉高大,春天挺拔的枝上千萬朵紅花盛開,如火如霞,蔚為壯觀,可謂女中豪杰。在意象解讀中感受到詩人具有時代特色的愛情觀:既保持人格的獨立,又在精神上高度默契。
(二)豐富文學活動,增強審美想象力體驗
語文學習過程是文學創造的一個逆過程,學生要想進入文本、觸摸作者思想情感,必須要借助豐富的文學活動。通過文學活動,學生發揮審美想象力,在豐富多彩的文學活動中獲得真切而豐富的體驗。可以是朗讀、角色扮演,也可以是文本補白、續寫、改寫等學習活動,通過朗讀,穿透語言外表;通過角色扮演,融入學生審美想象,對角色進行還原與再創造;通過補白與續寫,深化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通過改寫,彰顯學生審美創造能力等。
例如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一文,領悟阿Q精神的普遍意義是重點。為了增強學生的審美想象力體驗,筆者設計了一系列學習活動:
活動一:人物大揭秘
要求:快速閱讀本文,按照下列提示,全面了解人物阿Q
(出身、職業、外貌、衣著、經濟狀況、性格與嗜好、語言與行動特色、生存環境、周圍人物、你的獨家發現等。)
通過人物大揭秘活動,完成對阿Q的整體認識,為學生解讀阿Q精神的豐富內涵、進行審美想象創造活動做鋪墊。
活動二:阿Q自我介紹
該環節的自我介紹不同于第一環節,著重介紹人物的精神特點,先用一句話總括阿Q精神特質(精神勝利法),再從細處解說精神勝利法的內涵:質樸愚昧又圓滑無賴;率真任性又正統衛道;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爭強好勝又忍辱屈從;狹隘保守又盲目趨時;排斥異端又向往革命;憎惡權勢又趨炎附勢;蠻橫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滿現狀又安于現狀等。
活動三:我想對你說
主要采用學生與阿Q面對面交流的形式,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基于阿Q精神的內涵,進行審美創造,剖析阿Q精神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對文本進行創造性學習。三種活動體現出三個層次,有效培養了高中藝術生的文學審美想象力,也有助于激發學生藝術創造力。
(三)重視教學拓展,豐富審美想象力積淀
任何一種靈感都不是毫無基礎地存在的,它依附于主體的深厚積淀。高中藝術生文學審美想象力的培養同樣也需要學生具有深厚的文學積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受教學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難以滿足學生文學積淀的需要,這就需要高中藝術類語文教師重視課堂拓展,從文本向生活、從課堂向課外延展,豐富高中藝術生審美想象力積淀,為學生審美想象活動提供深厚的文學底蘊支撐,使審美想象力具有不竭的動力之源。
例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一文,本文教學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流露的復雜感情。本文從北京胡同寫起,1-4段介紹北京胡同的特點,5-12段從胡同進入北京人的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態分析。這兩部分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由淺入深,由外而內。高中藝術生如果缺乏足夠的積淀就難以發揮審美想象力,也無法進行審美想象創造活動。為此,筆者進行了相關拓展。
鏈接一:文化
文化: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包括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而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習慣在內的一種綜合體。——英國泰勒《原始文化》
鏈接二: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北京的市民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鏈接三:北京胡同圖片薈萃
展示北京胡同與胡同中人們生活的照片,引導學生觀看照片,對照文本,交流照片體現了北京胡同的哪些特點,分析北京人的生活質態,探尋北京胡同文化形成的原因,在拓展中感受作者復雜的情感,從而對胡同文化形成客觀、辯證的認識,進而提升學生文學審美想象力。
總之,高中藝術生文學審美想象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文學審美想象力是高中藝術生構建文學與藝術的橋梁,學生文學審美想象力的發展將有助于促進藝術審美想象力的提升,為高中藝術生的藝術創造提供深厚的文學積淀,使學生藝術靈感具有深厚的文學基礎。高中藝術類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文學審美想象力培養的重要意義,加強高中藝術生語文教學實踐探索,尋求文學審美想象力與藝術審美想象力的融合路徑,使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嘗試運用藝術教育資源為語文教學助力,全面提升高中藝術生的綜合素養。
關于藝術教學內容,您或許想閱讀《藝術教學職稱論文發表簡述美術教育技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