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1月29日 分類:電子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民航四型機場建設的不斷深入,圍繞人文關懷和文化彰顯兩條建設主線,對新時期民用機場規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規劃建設案例,探索人文機場建設要求下人文機場規劃建設的創新實踐。
【關鍵字】:人文機場 大興國際機場 規劃建設 創新實踐
1 引言
近年來,中國民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機場建設始終保持著快速發展態勢,但與世界民航強國相比,在安全管理、保障能力、運行效率、服務品質和管理水平等方便仍有一定差距,資源環境約束增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愈加凸顯。民航發展亟需轉變發展方式,由過去注重數量、總量、增量的量優式發展,轉向注重質量、效率、效益的質優式發展。
機場論文范例:機場通信導航臺站的雷電防護系統探究
2020年1月,民航局發布《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要求建設以“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為核心的四型機場,為中國機場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后續包括《四型機場建設導則》、《人文機場建設指南》等文件的相繼發布,逐步構建了體系完整的人文機場建設理念。
本文著重從規劃建設的角度,結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人文機場建設的案例,總結人文機場發展的共性經驗和創新實踐,以期對行業其他項目規劃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2 人文機場的建設要點
《四型機場建設導則》對人文機場建設提出了要求,應始終以旅客、航空公司、員工等需求為出發點,圍繞人本關懷和文化彰顯兩個層面,著力于理念、形象、空間、服務四個系統建設,形成統一的文化主題和品牌理念,彰顯鮮明的文化標示性和時代性,營造舒適的空間感受和環境體驗,提供便捷的流程流線和多元的服務產品,最終提升機場的文化品位、空間品位、環境品位和服務品位。
《人文機場建設指南》對建設目標和任務、建設要點及實施步驟進行了總結,形成了具有參考和借鑒價值的工具和路徑。人文機場的建設要點主要包括七大部分,分別是功能規劃、空間環境、服務行為、服務設施、服務產品、主題理念、文化表達。
3 北京大興機場人文機場建設案例
3.1 航站樓功能規劃
大興機場采用集中式多指廊構型,最大限度提高進機位比例,縮短旅客的步行距離。放射狀的構型使旅客從航站樓中心到最遠端登機口步行距離不超過600米,不到8分鐘。為便于旅客明晰自己的方位并快速找到登機口,機場的五條指廊分別采用不同的座椅顏色和標識牌,并通過對登機口進行不同編號來實現區分。
中轉手續集中辦理區讓流程更加便捷高效。集中辦理區位于國內混流流程與國際到達流程的中間位置,實現邊檢、海關等同場辦公,為旅客快速換乘提供便利。據測算,機場實現國內轉國內30分鐘、國際轉國際45分鐘、國內轉國際60分鐘、國際轉國內60分鐘,最短中轉銜接時間位于世界前列。
3.2 航站樓無障礙服務設施
大興機場創新無障礙設施建設,充分考慮了行動不便、視覺障礙、聽覺障礙三類人群,分別開展專項設計,并創新性地將無障礙設施分為八大系統,包括無障礙停車、通道、公共交通運輸、專用檢查通道、服務設施、登機橋、標識信息及人工服務系統,使旅客在航站樓內外各區域以及各個環節均可享受全流程無障礙服務。
3.3 航站樓空間環境
大興機場注重商業規劃,探索類購物中心化。航站樓內外商業面積近10萬平方米,按類購物中心進行規劃,打造集航旅、購物、藝術、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多元化復合功能空間。每百萬旅客商業面積為1187平方米,超過東京羽田、倫敦希思羅、香港等大型國際機場。
機場商業定位“展示新時代國門形象,打造機場商業新標桿”。借鑒現代購物中心的主題分區,強調特色商業場景的做法。規劃零售資源總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零售商業重在突出本土文化與進行國際文化交流。
3.4 文化表達
大興機場獨具特色的建筑表達和多元包容的公共藝術。航站樓裝飾采用“天-地-人”裝修設計理念,頂部天棚表現“如意祥云”、中部裝飾造型和人群流動表現“流光溢彩”、地面鋪裝表現“繁花似錦”。機場以古代絲綢之路為設計藍本,在五個指廊末端還分別設計了絲園、茶園、瓷園、田園及中國園等五座“空中花園”,為旅客提供了具有東方神韻的休憩觀賞地。
4 人文機場建設的經驗總結
人文機場的建設,要以為旅客提供高效順暢、人性化的流程服務為基礎,提升旅客出行感受的根本保障。
一是機場規劃設計中應融入人文機場建設理念。機場運行必須以降低航班延誤、縮短飛機排隊等待時間為目標,飛行區跑滑結構、航站樓構型、近機位比例、航站樓設施布局、交通換乘等規劃設計中應以提高運行效率為目標,同時輔以強大的資源保障和順暢的流程銜接,以提升航班進出港效率。
二是持續關注旅客需求及旅客舒適度。機場是以旅客為中心的機場,推動自助值機、自助行李托運、自助安檢等的發展,實現旅客在機場排隊等待的時間盡可能短,提升旅客出行效率;智能信息推送確保旅客隨時獲取想要的信息等,旅客可以實時感知旅行狀態,方便獲取各類可選方案。
三是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服務。從不同類型旅客的實際需求出發,提供多層次的服務產品,形成差異化服務,滿足旅客個性化需求,突出人文關懷。
四是豐富航站樓空間,為旅客提供特色服務體驗。航站樓內的人文建設為旅客提供蘊含地域、民俗、美食、音樂等文化特質的服務,航站樓建筑外觀、內部裝飾、景觀小品、服務特色等方面均體現機場當地的文化特質,融合地域特色、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展現機場獨特的人文內涵。
5 總結與展望
目前,我國民航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不僅應注重機場數量的增長,更應該在人文機場的建設上下功夫。人文機場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營管理的各個階段持續推進,并且能夠與旅客的需求契合,主動作為,急旅客之所急,想旅客之所想,為旅客提供安全可靠、航班正常、服務優質的高質量出行體驗,以此滿足人文機場建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持久推動機場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
[2]《四型機場建設導則》(MH/T 5049-2020).
[3]《人文機場建設指南》(MH/T 5048-2020).
作者:趙任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