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4月04日 分類:電子論文 次數:
這篇電力中級工程師論文概述了地市級供電企業培訓體系,為了解決基層供電企業教育培訓中的突出問題,論文闡述了地市級電力教育培訓管理提供的新的解決方案,概述了地市級供電企業培訓體系新模型,以及實施內容和步驟。
關鍵詞:電力中級工程師論文,培訓體系,新模型
一、地市級供電企業培訓體系新模型概述
教育培訓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推動力和源動力。其根本目的是滿足企業在運營和發展過程中對員工能力的需求。當前大部分地市級供電企業培訓體系的結構不夠合理,未實現有機、無縫的配合,僅基本完成了初級階段的積累,正處于更上一層樓的關鍵轉折時期。建立模型構建“核心基礎+三大支柱”的培訓體系(如圖1所示),即“以崗位應知應會標準為核心基礎,以責任機制、需求驅動和利益聯動為三大支柱”,凸顯教育培訓工作的系統性。
二、地市級供電企業培訓體系新模型實施內容與步驟
1.建立全員崗位“應知應會”標準,形成核心基礎。以關鍵技術技能為突破口,建立起覆蓋各工種、從班員直至部門正職的崗位“應知應會”標準,并將培訓的內容向員工公布,使員工本人也明確“學什么”,由責任部門定期進行更新與完善。建立周期性的調整“應知應會”標準的機制,授權各責任主體把企業中心工作和本部門的重點工作反映到相應崗位的“應知應會”標準中。編制崗位應知應會標準題庫,實現崗位“應知應會”標準的網強行化應用,固化和優化標準,通過自動對比員工培訓檔案和“應知應會”標準的差異,達到“缺什么補什么”的目標,從而編制培訓計劃和預算,保證培訓內容的規范性、針對性與系統性。2.明確培訓責任主體,制定相應機制。明確培訓責任主體,形成責任傳遞機制、問題反饋機制和閉環控制機制。明確培訓管理權責界面,形成人事部、職能部門與生產單位三方聯動機制,人事部負責落實培訓項目和提供資金保障、制度支持,負責二、三級班子和管理人員的通用管理知識培訓與考核;職能部門和直屬機構負責對各業務線二、三級班子和專責的專業培訓與考核;生產單位全權負責開展本單位培訓與考核。對責任履行后結果存在的問題實行問責制,根據責任界面的劃分,明確大綱中各項“應知應會”的責任部門,發現培訓中存在的問題,責任回溯至相應單位,層層追責,分析原因,制定相應措施。3.健全培訓評價體系,構建全員利益共同體。針對培訓課程大綱的要求,明確對員工個人的培訓評價標準和培訓評價方法,對培訓的長期效果由員工直接上級根據崗位工作開展的質量、結果予以評價,使培訓的結果盡量客觀,更受到認可,并將培訓和考核的情況形成員工能力培訓檔案,打牢培訓結果客觀應用的基礎。構建全員培訓的利益共同體就是要將培訓作為員工個人發展、部門實現工作目標和企業前進的保證,讓員工體會到培訓作為“提高績效、升職、加薪”的必要條件,讓用人部門體會組織培訓后員工崗位能力提升對部門的幫助,讓企業、部門和員工個人利益一致、目標一致、各取所需,自覺自愿地組織培訓和參加培訓。具體做法如下:第一,通過培訓和考核后形成的能力培訓檔案,比對崗位培訓大綱和考核標準,衡量員工掌握崗位“應知應會”知訓、技能的程度,將員工崗位工作的能力與績效、薪酬的直接掛鉤;第二,通過持證上崗、崗位匹配度的和擔任內部培訓師的綜合應用,判斷員工勝任崗位的情況,修訂聘任條件和技術、技能職稱考核以及晉升資格,與制定員工調配方案掛鉤;第三,將崗位匹配度和擔任內部培訓師與技術專家和技能專家的選聘掛鉤,實現培訓目的,使培訓成為員工做好崗位工作、提升崗位工作能力的必要條件;第四,制定教育培訓目標考核制度,形成簡單、適用和有效的考核指標,并將考核指標納入到供電所考核指標體系。4.完善培訓支持系統,全力提供培訓資源。加強制度建設,建立教育培訓目標考核、網絡培訓和培訓基地管理等制度,并參考安全管理制度體系補充完善和修訂制度。開發培訓課程,根據課程大綱的要求逐步組織開發和采集課件,制定課程開發的計劃。培養內訓師資,鼓勵人人擔當內部培訓師,開展班組內部的互教互學,提高內訓師的授課課酬,調動高技能人員擔當內訓師傳授技能的積極性。改造網絡培訓平臺,大力提倡培訓管理信息化,建立基于崗位工作勝任需求的學習培訓電子化管理系統。制定培訓基地規劃,建設和改造現有培訓基地。
三、結語
通過構建培訓體系的實踐,打破常規培訓體系間聯系不夠緊密的界限,培訓才能更具系統性和針對性,才能解決當前基層供電企業培訓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真正實現培訓為企業能力提升服務,為培養人才服務。
作者:溫必成 單位:南網培訓中心
推薦閱讀:水力發電期刊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科技為生產建設服務的方針,緊密圍繞國家經濟和水電事業的發展,宣傳水電建設方針政策,總結、交流水電建設成就和經驗,推廣重大科技成果,探討水電發展方向和理論,促進水電建設的發展和科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