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3月13日 分類:技巧指導 次數: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雙雙發文指出破除論文“SCI至上”,因而很多作者對此產生了誤解,認為不用發表sci論文了。這種想法是不全面的,科技部措施只是讓大家更理性的看待sci論文在科技評價中的作用,論文依然是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這是毋庸置疑的。
此次科技部提出的破除論文“SCI至上”是為了扭轉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的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鼓勵科研工作者發表高水平、高質量,有創新價值,體現服務貢獻的學術論文。與此同時,科技部在相關意見中也是鼓勵在國際學術界發出中國聲音,鼓勵將論文發表在中國期刊上,要求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于1/3,這是對當前過分注重外文期刊的扭曲化現象最直接的舉措。
科學評價學術水平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針對此次破除痼疾的行動,兩份文件中均給出了相應的舉措。二者相輔相成,強調“分類評價”和“注重實效”的原則。
一是建立健全分類評價體系。不同類型的科研工作,成果的產出形式是有區別的,從評價上要解決“一刀切”問題,針對不同領域,論文需賦予不同權重作用。
二是完善學術同行評價。同行評價是科研評價的通用做法,關鍵是要真正發揮同行專家作用,在評審中引導專家不簡單以SCI論文相關指標代替專業判斷,負責任地提供專業評審意見,并倡導建立評審專家評價信譽制度。
三是規范評價評審工作。對于評價評審工作,首先是要減少,大力減少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等“三評”事項。其次是要規范,評價指標、辦法要充分聽取意見,特別是科技管理部門和科研人員意見;評價方式要實行代表作評價,精簡優化申報材料,不再要求填報SCI論文相關指標;評價過程要遵循同行評價原則,對評審對象合理分組,遴選合適專家,并合理設定工作量等。
由此可見科研人員更加要理性的看待sci論文,科學合理分配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現中國學術之聲,鼓勵國內國外期刊共同發展,并且讓國內期刊走上世界舞臺也是當下中國科研發展的新趨勢。
更多知識閱讀:公告:教育部科技部印發意見要求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也是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