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8月06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
《動物對藥物吸收的種屬差異性及應對》論文發表期刊:《今日畜牧獸醫》;發表周期:2021年06期
《動物對藥物吸收的種屬差異性及應對》論文作者信息:葉美瓊(1969-),女,壯族,廣西隆安,本科,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動物診療、疫病監測方面工作
摘要:應用藥物治療是養殖業抵御動物疾病的法寶。藥物及藥物作用、藥理知識掌握、疾病臨床診斷是每一個獸醫技術工作者最基本且必備的本領。隨著動物疾病發生,病因、癥狀、病理變化不斷翻新,出現新情況,藥物具體應用隨之而變,藥物吸收存在差異性只是冰山一角。本文主要從診治動物疾病過程中發現動物對藥物吸收存在差異性、產生反應入手,研究應對藥物反應處置,最大限度發揮防治效果。
關鍵詞:藥物;藥物吸收差異性;應對1藥物與動物疾病診療
1.1藥物
藥物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疾病,或者有目的調節生理機能的物質。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診斷制品、微生態制劑及中藥材、中成藥,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用品及外用殺蟲劑、消毒劑等。常用的劑型一般分三類,液體劑型、固體劑型、半固體劑型。藥物的吸收,是指從用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用藥途徑、劑型、藥物的理化性質,對藥物在動物體內吸收過程有明顯的影響。不同種屬動物,對同一種藥物的吸收也有差異。
1.2 藥物吸收療效(以阿托品為例)
阿托品是 M 膽堿受體阻斷藥。能與乙酰膽堿競爭 M 膽堿受體,阻斷受體與乙酰膽堿或其他膽堿能激動藥結合,產生競爭性抑制作用。對 M 受體選擇性極高,當接近中毒量時也能阻斷 N 受體。由于 M 受體分布廣泛,阿托品的藥理作用很廣泛。一是平滑肌松弛作用。作用強度與平滑肌的機能狀態有關。平滑肌過度收縮或痙攣時,松弛作用極顯著。阿托品對胃腸平滑肌解痙作用最強。還可松弛虹膜括約肌、睫狀肌,表現為散瞳、眼內壓升高、調節麻痹。二是抑制腺體分泌。能抑制唾液腺、汗腺、支氣管腺、胃腸道腺體和淚腺的分泌。小劑量能使唾液腺、汗腺、支氣管腺分泌減少,較大劑量可減少胃液分泌。三是對心血管系統影響。治療量對正常心血管系統無明顯影響。大劑量能擴張外周及內神經過度興奮所指的臟器官血管,改善微循環。能提高竇房結的自律性,加快心率,促進房室傳導,對抗因迷走神經過度興奮所致的傳導阻滯及心律失常。四是中樞興奮作用。大劑量吸收后,可明顯興奮迷走神經中樞,呼吸中樞、大腦機能。中毒量時引起大腦和脊髓的強烈興奮,動物表現興奮不安、運動亢進,肌肉震顫,隨后由興奮轉抑制,昏迷,最終因呼吸麻痹而死。
阿托品作為一種常用藥物,廣泛應用動物臨診治療疾病,高效、安全。臨床上,阿托品最重要的方面是作為有機磷及老鼠藥中毒解毒藥應用。有機磷中毒時,阿托品的協同解毒作用藥效發揮到極致。作為有機磷中毒的特效解毒藥,解磷啶限于肌肉注射且須適當控制藥量,吸收較慢,但藥效持久。采用阿托品進行協同解毒,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給藥,輔以肌肉注射維生素C注射液等,均可藥到病除。對于瘦弱病畜,及時給予強心補液解毒。通過與阿托品聯合用藥治療后,中毒癥狀得到有效緩解,流涎停止,精神狀態得到恢復。根據獸醫藥理,結合診療實踐經驗,病因相同引起的癥狀,在治療用藥中,牛應用同一種藥物的量是豬的4-5倍。正常的用藥情況下,很少發生中毒現象。但也不能因此忽略用藥劑量。診療要隨時觀察,避免動物發生死亡的現象。中毒解毒藥,采用水合氯醛;呼吸抑制采用尼克剎米解救。禽類解毒前,必須及時清除嗦囊中積存食物,清洗,才能達到安全效果。家畜類解毒,最好施針同時輔以洗胃,操作相對簡便,見效快。
2差異性
2.1 藥物應用差異性
同樣的,作為藥物,在診治的過程中,阿托品不可避免地產生藥物應用時吸收出現種屬品種差異性。尤其是貓類特別敏感。2016~2017 年,筆者分別遇到兩例,均發生在診治貓類因誤食老鼠藥中毒解毒時。第一例為 2016 年 8 月。病貓 1.5kg 左右,求診時,流泡沫性涎,口腔周圍被流出黏液浸染,與毛發粘連;精神沉郁,叫聲嘶啞;走路搖晃。主訴,貓開始養到現在,沒有出過院門,一直呆在屋中。上午 10 時左右,忽然跑到院外。下午 2 點左右回來,走路有點虛浮,以為沒事。2 點半時發現不對勁,趕緊就診。針對病貓癥狀,初步診為老鼠藥中毒,即時應用阿托品進行解毒。采用耳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急救。控制注射量并隨時觀察,沒有出現不適反應。再行注射維生素 C適量,以提高抵抗力。脫針約 6min 左右,流涎現象停止,行走基本正常。囑咐畜主回頭用韭菜葉搗汁拌白糖沖服,連服兩日。事后回訪反饋正常。2017 年 7 月,同樣癥狀的另一畜主的病貓,如上采用同樣解毒方法急救,并不湊效,反而導致不治。出現這種現象,后者有可能診斷出錯,藥不對癥。但若是前者,
則恰好驗證藥物的應用吸收存在著種屬個體差異性。
犬類相對來說,對藥物的吸收及耐過性反應抵抗力比較強。幾乎所有曾診治的病例,沒有發現過敏反應現象。同樣的,由于犬、貓類對青霉素類過敏的種屬特異性,導致出現發熱不食、混合感染等癥狀的小病畜,應用藥物治療疾病時存在諸多禁忌。只能運用一些柴胡、黃芪多糖、頭孢類、四環素類等藥物作為臨床用藥,而豬牛等大動物在用藥劑量范圍內并未發現有過敏不適反應。用藥安全范圍擴大,對于疾病治療有益無害,可以多選、選全最適治療藥物解救,盡最大可能挽救動物生命。
2.2 疫苗使用
動物在運用疫苗進行防疫免疫注射時也存在著種屬吸收差異現象。筆者曾經有碰到發生在疫苗進行注射時出現,有時過10min出現。藥物這種種屬差異現象及產生過敏反應,豬牛多見。
發生時,肌肉震顫,倒地,四肢劃動,無力。這時必須立即采取肌肉注射腎上腺素的方式進行急救。
3應對措施
3.1注意給藥
不同給藥途徑吸收率,由低到高的順序為皮膚給藥、呼吸道吸入(雞呼吸道疾病進行藥物噴淋)、內服、皮下注射、肌內注射、靜脈注射。快速靜注可立即產生藥效,并且可以很好控制用藥劑量。不同的給藥途徑,由于藥物進入血液的速度和數量均有不同,產生藥效的快慢和強度有很大的差別,甚至產生質的差別。
3.2關注藥物排除
同時,不同種屬動物從膽汁排除藥物的能力存在差異,較強的是犬類,中等的是貓、綿羊,較差的是兔和猴。針對臨床用藥、藥物吸收存在種屬差異性的現象,治療時宜遵循最適量原則。協同用藥時,能用單一種藥物即能起到治療效果的,不必再協同應用其他補輔助的藥物。重復用藥時,能用半量價給藥即痊愈的,不必按全價量采用。現實診治病例中,有些工作人員往往忽略了這些原則,為追求即時藥效,一站式過,往往隨意加大劑量,結果適得其反,導致不治。
3.3正確掌握安全用藥
正常的用藥安全范圍內,進行診治時,必須要掌握藥物的制劑及運用方式。藥物從肌內、皮下注射部位吸收30min至2h達到峰值。吸收速率還取決于注射部位的血管分布狀態。其他影響因素包括給藥濃度、藥物距離、解離型分子的脂溶性和吸收表面積。吸收有利于改變患病動物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過程,使患病動物恢復正常,稱為治療。肌內、靜脈注射一定要彼此分得開。切忌混淆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標注皮內注射的,禁止誤用肌內注射。靜脈滴度是達到和維持穩態濃度完全滿意的技術,達到穩態濃度的時間取決于藥物的消除速率。靜脈注射,嚴格掌握藥量同時將解教藥如腎上腺素、尼可剎米等必須隨身攜帶。采取急救措施的動物,將其移到陰涼宜靜養的環境中,充足的飲水。豬、牛進行口蹄疫疫苗免疫時比較容易發生免疫反應現象,提示我們應用疫苗免疫時,加強責任感,器具消毒等準備工作要做好,疫苗使用前必須經過充分解凍,常溫下無菌稀釋。注射過程中仔細觀察家畜的反應,出現不適反應,立即停止,及時采用急救藥進行解救。同時,使用前夕注意查看藥品說明書,嚴格掌握劑量、用法、配伍禁忌,熟知急教操作要領。同時應結合診療病畜情況,做好預防流產等突發狀況應急預防。嚴格控制給藥數量及速度。
參考文獻
[1]汪明,李祥瑞,楊曉野,等編寫《2010年執業獸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上冊藥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