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3月21日 分類:scopus發表 次數:
高被引是學術界人員關注的重要指標,高被引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論文的影響力、學者的科研水平,那么scopus高被引論文是什么意思?是引用較高的論文,但是并不一定代表是高質量論文。
一篇論文是否可以成為高被引論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學者研究論文選題是否是熱點,本人在國內外知名度如何,研究項目是否為國際合作的研究,文獻是否受到關注和多因素是有關的,被引用也受到很大影響。也就是并不能單純地從引用次數來判斷文章質量的高低,高被引并不一定代表高水平、高質量,低被引也并不一定就沒有實際意義,僅用高被引來評價學者是有失公平的。
每年愛思唯爾(Elsevier)也會公布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Elsevier 旗下擁有ScienceDirect和Scopus等著名學術數據庫。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以全球權威的引文與索引數據庫——Scopus作為中國學者科研成果數據來源,采用專業的遴選方法,最終得到上千名各學科最具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學者,分別來自373所高校、企業及科研機構。
通過分析高被引學者榜單,也會發現相應的特點:
1.每所大學都有一些牛人,但是上榜的人選并非都是這些人,還有一些是默默無聞的年輕人脫穎而出。
2.學科分布不均。有些學科人數多,有些學科人數少;蛟S與學科大小,熱門冷門有關。
3.與影響因子沒有直接關系。有些入選者發表的論文影響因子并非很高,但一定是主流刊物。影響因子高并不代表引用率高。與研究領域,學科方向,研究內容的關注度有關。
4. 高被引是每年一評,具有動態波動性?匆粋學校的高被引要看其連續性,如同基金一樣,每年獲批數都不同,有多有少,要看多年總量。
上述就是scopus高被引論文的相關介紹,任何評價都是有利有弊的,高被引也只是一個選項,每位作者情況不同,發表論文數量和質量也有所不同,無論是發表scopus論文還是ei論文、sci、ssci論文都是需要時間的,有需求的人員還是要提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