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07月02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SCI論文發表并不容易,在文章中會引用相應的英文文獻,具體該如何標注,在這里介紹了兩種格式,第一種情況是把文獻作者作為句子的一部分(通常作主語),我們將其叫做“格式一”;第二種情況是把作者的姓放在括弧里,我們將其叫做“格式二”。
同一篇SCI論文中, 最好統一使用一種格式,下面分開來講這兩種格式應該如何使用:
格式一:
引用文獻時把作者的姓(Family name)作為句子的主語,隨后用括弧標出所引用文獻的出版年代。
比如:Long (1991) argues that......
如果文獻有兩個作者,則要將兩個作者的姓都寫出來,并用and連接(不能用&符號連接)。
如, Perkins and Gass (1996) argue that......
如果文獻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六個以下)的作者,論文中第一次引用時必須把所有作者的姓都寫出來, 用逗號隔開,最后一個作者的姓用and連接。
如, Sanders, Spooren and Noordman (1992) present a useful taxonomy of coherence relations.
在第二次及以后再引用該文獻時,只需寫出第一個作者的姓,再加上et al. 。
如,Sanders et al. (1992) studied coherence relations based on four criteria.
如果文獻有六個或六個以上的作者,論文中第一次引用時只需寫岀第一個作者的姓,再加上et al.和年代。
如, Li et al. (2006) classify transitional devices into eleven kinds.
頁碼標注請看圖
格式二:
把作者的姓、出版年代以及頁碼均放在括弧里,出版年代緊隨作者的姓,之后是頁碼。
比如:This approach tends to assume an automatisation or practice view of learning (Bruton 2002).
The first criticism is that the text-based researchers choose to study the text itself for methodological convenience ” (Givon 1995:59).
除此之外,作者的姓與出版年代之間也可以用逗號限開,比如:
This approach...... learning (Bruton,2002).
The first...... convenience " (Givon,1995:59).
使用格式二時,如果文獻有兩位作者,則必須把兩位作者的姓都寫出來,用&連接(不能用and )
比如:During the 1970s there were considerable moves within language teaching to embrace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Brumfit & Johnson 1979).
One validates not a test, but a principle for making inferences ' (Cronbach & Meehl 1955:297).
總之,SCI論文引用英文文獻標注格式是要特別注意的,不同的期刊要求不同,一定要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避免因格式不符導致論文被拒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