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05月27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sci論文重復率高與學術不端有關系嗎?重復率過高的話會有學術不端的嫌疑,學術不端是學術界中的大忌,會給個人或者單位產生不小的影響,sci期刊對涉及學術不端的審查是比較嚴格的,作者還是要小心規避。
學術不端的行為包含這幾點內容:
第一、重復率過高。不過要看是哪部分重復了,如果是Introduction和Materials and Methods重復,可以理解。如果是Results,甚至Figure legend,那就要警惕了,涉嫌抄襲他人的研究成果,后果是比較嚴重的。
第二、圖片使用不當。包括圖片篡改、同一張圖多次使用,特別是生物學中的Western blot和免疫組化圖,是重災區。在審稿的過程中,也發現有同一塊區域,在另一個分圖中翻轉一下角度,又重復出現。對于原始數據的保存,一定要標記清楚。因為隨著實驗的進行,數據量越來越大,陽性、陰性、對照組,如果標識不清,使用不當的幾率就大大增加。
第三、數據的學術不端行為。
一直以來,學術論文特別是生物醫學領域,需要實證實驗的可重復性都很難證實又很容易操縱。數據操縱也是第二大撤稿原因之一,包括對數據的篡改,使之更符合期待。此外,某些公共數據庫的使用要獲得許可。在利用公共數據庫發表論文之前,一定要弄清楚這些database的合理使用范圍,特別是國外數據庫。要不然,好不容易發表出來被別人要求撤回,就太虧了。
第四、論文署名不當。為了給論文“增加門面”,隨意添加不相關作者。或者論文發表后,有人對作者列表提出異議。
第五、論文撰寫、投稿過程中的學術不端行為。作者推薦的審稿人,或者編輯邀請的審稿人不得和作者有合作關系、或同屬一個單位。之前有大批量文章進行了撤稿,問題出在該出版社旗下OA期刊大量發表的“特刊”上。“特刊”由臨時指派的特刊編輯負責約稿、組織審稿,也可以毛遂自薦當特刊編輯。一些論文工廠鉆空子,操縱審稿過程。
上述幾種都是常見的學術不端行為,而sci論文重復率高,抄襲嚴重,缺乏創新性是最常見的,作者一定要有自己原創的內容,不可抄襲他人的內容,真正對學術有價值的東西,才能推動學術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