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05月06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眾所周知,SCI分區有JCR和中科院分區兩種,這兩個更看重哪個一直是學術界有爭議的,國際上JCR分區更通用,而國內是用的中科院分區,具體有什么意義?
根據科睿唯安官微發布的信息,2024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簡稱JCR™)將于下個月(6月)正式發布!國內的中科院分區設立有一種說法:是為了破除影響因子。
科研評價一直都是非常難的事情,很多時候,行內人只要看期刊名字就知道水平,但不同專業競爭同一個崗位或資助的時候總要有一個可以橫向比較的標準,這時候分區就會拿來參考。
JCR分區:按照影響因子排序。影響因子從大到小排序,前25%為Q1,25%~50%為Q2,50%~75%為Q3,后25%為Q4。
如果按照這個分區去評價一本期刊的好壞,顯然不太合理。因為有些冷門專業的期刊,影響因子可能頂天了只有5,但你不能說這個期刊就比其他影響因子10的期刊差。有的領域比較冷門,引用數自然就比較少,所以影響因子就會低;有的期刊發文量大,分母比較大,影響因子自然刷不高。
而中科院分區相比之下稍顯合理:結合影響因子和期刊影響力。中科院的分區是前5%是一區,前20%歸為二區,前50%歸為三區、100%是四區。這其實不完全是根據雜志的影響因子來進行排序的,還有一個自己的算法叫期刊超越指數。
這樣就會有一個綜合的判斷。中科院分區初衷是好的,扶持國產打擊水刊。不過近幾年也因夾帶私貨而飽受爭議。
2022年分區表繼續突出支持本土品牌期刊國際化的導向,形成了“中國SCI期刊評價方案”:主要措施包括調整提升中國期刊入選高區位的比例、擴大中國期刊入選基數(吸納中國ESCI期刊進入分區表評價范圍)和提升弱勢學科期刊分區結果等。
其實不管怎么分區。有些領域因為自身小眾的原因,很難上一區。但并不影響這些非一區期刊仍然是這個領域的頂刊。
因此還有一種說法是:其實全世界根本就不看分區。他們不會因為分區不同,就改變自己的投稿意愿,看輕或看高某篇文章。
國內更看重JCR分區還是中科院分區?
沒有比較的必要,關鍵是看單位評審依據的是哪個分區。國內大部分學校在評價老師/學生的科研成果時,大部分采取的是中科院分區,少部分采取的是JCR分區。如單位文件中,明確要求要以中科院分區為準,那么選擇JCR分區肯定是不被認可的。
按照慣例,2024版JCR發布時間應該也在6月底左右了,屆時,可能會有以下變化:
01:JIF排名將不再提供各個索引的單獨排名,而轉為統一的排名;
02:ESCI期刊將自6月起被納入現有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JIF學科排名;
03:24年JCR將不設置藝術和人文學科的JIF排名。
2024版JCR分區,大家還是可以有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