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03月09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sci論文提交后審稿要經歷哪些流程?sci論文提交到期刊后要經歷一系列的審稿,期刊編輯初審,外審,給出審稿意見,外審后修改,重新外審等,每個審稿流程耗時也不同,審核內容也不同,下面一起來學習了解。
1.sci期刊編輯初審
初審的內容主要包括投稿文件是否齊全,稿件的格式是否正確,圖表是否滿足要求。作者應提醒自己注意的是,多數編輯不會將不經仔細準備的稿件送交審稿人。稿件初審的要點和過程如下:(1) 審定稿件是否屬于本刊報道范圍;(2) 審定稿件本身形式是否合乎本刊出版形式,是否完整,如缺頁、少圖等;(3)瀏覽全文,初步斷定稿件是否屬于科技論文的范疇;(4)對比分析,初步確定稿件是否有一定的創新性;(5)閱讀摘要、引言和結論,大致了解文稿是否有發表價值;(6)推敲正文部分的科學性和邏輯性,初步辨別所述成果是否真實可靠;(7)通讀全文,找出表達上較大的毛病或指出論文主要組成部分有否遺漏。
2.sci期刊外審
稿件通過外審后,期刊編輯會邀請相關領域的審稿專家對論文進行審稿,大部分邀請的專家是近5年來在相關領域發表過相關論文的專家。一般專家審稿時間為1個月。這段時間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1)由于并不是所有邀請的專家都會同意審稿,因此,期刊編輯在收到部分拒絕審稿的回復后需要重新邀請專家;(2)審稿人忘記審稿/在審稿時間內未完成審稿,期刊主編就要再邀請另外一個審稿人,再次等待審稿意見;(3)兩個審稿的意見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或者其對稿件的推薦意見并沒有很強的證據說明,這種情況下,編輯有兩種選擇:或做最后決定,或再找一個或更多的審稿人繼續審,看是否能有一致的評審意見。
因此稿件外審的時間往往需要2-3個月。即使是現在審稿周期很短的開源期刊也需要1個月的審稿時間。很多期刊有時候找不到合適的審稿人,因此在投稿時推薦幾位審稿專家有利于加快外審流程。如果負責你論文審稿的審稿人,反饋比較順利,不用一再重新找審稿人審稿,終審時間就會大大縮短。
3.編輯根據外審專家意見對稿件做出接受、修改(包括大修或者小修)或者拒稿意見。
直接接受的稿件是很少的,大部分的稿件處理意見是修改或者拒稿。如果您的稿件收到的不是拒稿意見,那么恭喜你,你的文章有很大的概率被期刊接收。
4.外審后修改
無論您是收到的修改還是拒稿意見,都建議您收到審稿意見后按照專家意見修改。因為您的稿件即使換了期刊,也有可能送到同一個審稿專家手中。如果您是收到的修改意見,除了需要按照審稿專家的意見逐條修改外,您還需要撰寫專家意見回復信,逐條回復每條意見是如何修改的,并在投稿系統上傳修改后的稿件和專家意見回復信。
5.重新外審
上傳修改稿后,期刊編輯會將您的稿件重新進行外審,一般這次的外審專家還是上次的審稿專家。審稿專家會根據您的修改情況,重新給出審稿意見。然后再重復步驟3-4-5,直至稿件被接收或者拒稿。很多期刊只接受1-2次的修改。所以當您收到修改意見時,建議盡量按照意見修改。
上述就是sci論文提交后審稿要經歷的流程,其中的每一個審稿細節都是作者要注意的,一定要盡快按照要求修改,爭取論文可以早日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