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02月24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學術生涯中自然少不了sci論文,本科生就可以發表sci論文了,在畢業時候也有畢業論文的要求,本科能發sci,其實完全沒必要擔心畢業論文了,想用這篇sci論文當畢業論文也是完全可以的。一些學校還是支持這種做法的,可以看您所在學校是什么樣的要求。
在知名的本科院校,本科能發SCI的人非常多,用自己發過的SCI改一改來當畢業論文再正常不過了,有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就是將曾經的sci論文改了改當畢業論文用。自己是將大三暑假和大四上學期在哈佛做科研實習的時候發的一篇三作的SCI改了改寫成畢業論文交了上去,最后很順利地過了答辯,還被院里評為了優秀畢業設計,說句老實話,挺諷刺的。
畢業設計是用中文寫的,查重也是通過中國知網CNKI的一個數據庫進行中文文獻的查重,我們發表的SCI一般都是英文的,翻譯成中文根本不可能和數據庫里的文章有重復,因為數據庫里就壓根沒有這篇文章的中文版。我那時候用的谷歌翻譯把我的SCI文章翻譯成了中文,然后直接粘貼進了畢設,重復率不到5%,根本不用擔心查重的問題。反倒是很多同學,從頭開始做的畢設,很多術語和專業表述都是從網上抄來的,重復率居高不下到最后改了好久才過的查重。
另外,用自己發過的文章當畢設可以節省時間,一般本科能夠發SCI的人都是有志于科研的,至少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對于這樣的人,在確定了自己出國或者保研的去向以后,可以利用大四這段時間去入門對應課題組的課題,或者補相關的基礎知識,都比浪費時間在做畢設上好,所以如果有這個能力本科發SCI,為什么一定還要去做這個畢設呢?做點更有用的事情不更好嗎?
現在的時代,學生們的規劃更加清晰,本科節奏更快,根據我了解到的清北+華五高校的學生情況來看,有志于科研的,大二大三就開始獨立做課題了,大四申請季開始前就已經發了若干SCI一作,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科研工作者了,完全不需要畢設來鍛煉科研能力。而志不在科研的人,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找實習,豐富自己的經歷,強行讓他們去做個畢設反倒是與他們個人的規劃背道而馳。畢設對這些有想法有規劃的人是沒什么特別大意義的,可能也就是對那些到了大四還沒有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的人,才有畢設幫助科研入門的意義吧。
總而言之,如果你真的本科期間發了SCI,就直接當畢設交上去吧,又省事又肯定能過查重,何樂而不為。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學校,能允許學生直接拿SCI文章當畢設,這樣會更有助于學生追求自己的科研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