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10月21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到了博導、教授階段,就有了審稿人的資格,有的審稿人審理的稿件超過50篇,下面是某審稿人的切身體會,普通作者論文到了審稿人手里,要經過層層篩選,具體要經歷的步驟如下:
一、審稿流程
前三看。拿到稿件,看期刊、作者團隊、研究主題
好期刊加上大牛作者團隊,那么基本上不會拒稿(此處彰顯了大牛導師的巨大學術影響力)。然后是論文主題,這篇文章研究的問題是否前沿?是不是當前學界關注的問題?
作者、主題有一個能夠吸引審稿人注意的話,這篇文章估計有80%以上的概率會被接收。
若前三看中一樣都沒有突出的,那也沒關系。暫時不會影響審稿人的心情。
中三看。看圖片、看摘要、看結論
前三看之后,開始翻看全文。審論文是由粗到細的過程,是反復看幾遍的過程。
一看圖片,圖片是最直觀、最吸引人的,大段大段的文字誰都不想看。
二看摘要,全文重要完成哪些工作,研究什么問題?用的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結論?
三看結論,結論直接表明了本文的創新點,以及文章最核心的內容。
說實話,前、中三看過后,這篇文章到底接受還是拒稿,審稿人心里已經有初步結論了。此過程不過10分鐘。后三看,更多的時候是在找證據支持審稿人心中的那個決定!只有個別情況下,才可能改變決定。
后三看。看邏輯、看方法、看內容
看邏輯,就是論文的結構安排是否合理,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在提出問題部分,看從工程背景中提出的科學問題是否合理?該科學問題是否真的存在?以及是否對工程具有重要影響?看方法、內容就是看是否符合相關要求,方法應用是否得當,內容研究是否具有價值。
二、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建議如下:
論文研究課題新穎,即使是老問題也要給他套一層熱點課題的皮。通過當下熱點課題過渡到你研究的問題上來。面子工程務必做好,論文整體排版的規范性、圖片的質量、語言表述與語法錯誤等,關鍵時候可能救你一命。結論寧缺毋濫,確保結論的創新性和高質量,不要侮辱審稿人的智商。
論文審稿是很關鍵的環節,作者論文要盡量滿足要求,符合篩選標準,才能提高中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