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8月16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刊號:1746-8094,2006年創刊,由出版社以月刊形式出版發行。主要發表涉及臨床診斷、患者監測、管理中使用方法和設備的使用相關文章,是工程和臨床科學交叉的綜合性刊物。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期刊分區、成功發表的案例如下:
JCR分區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在工程,生物醫學分類中,位于2區。該雜志在同類期刊中的排名處于前列位置。
中科院分區
大類學科:工程技術2區;小類學科:工程生物醫學3區。
成功發表的案例一、
上海大學腦機工程研究中心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SCI中科院分區,工程技術大類二區,IF: 3.88)發表一篇題為 “The unilateral upper limb classification from fMRI-weighted EEG signals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的研究論文。本文由工程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生馬駿在其導師楊幫華教授的指導下完成,楊幫華教授為本文的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博士生馬駿為第二作者。
本文設計了一種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加權卷積神經網絡(CNN),根據大腦活躍區域重新分配每個通道的權重,以提高分類精度。最后,利用fMRI加權CNN對四類運動想象任務腦電數據進行分類。功能磁共振成像實驗驗證了單側上肢四類運動想象任務的可區分性,不同任務對大腦運動區域的影響。
成功發表的案例二、
祝賀西郵腦機接口實驗室陳哲宇的論文“EEG emo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PLV-rich-club dynamic brain function network”發表于《Applied Intelligence》(SCI 2區,IF:5.591),史雪梅的論文“Diseas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graph features between pulse cycles”發表于《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SCI 2區,IF:5.076)。
史雪梅 -- 西安郵電大學腦機接口實驗室2021級研究生,導師范琳副教授
期刊:《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SCI 2區,IF:5.076)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bspc.2023.104670
成功發表的案例三、
研究組鄧濤、霍震為共同第一作者,張立華博士、董志巖博士作為共同通訊作者撰寫的題為《A VR-based BCI Interactive System for UAV Swarm Control》的學術論文被國際權威期刊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中科院二區,IF5.076)錄用并于2023年4月在線發表。
該項工作創新性地將基于虛擬現實的腦機接口交互系統作用于無人機集群控制中,進行了腦控多無人機隊形變換和腦控雙機興趣點與隊形變換等多種實驗,證實了BCI與集群控制融合的可行性,實現了一種新穎的與智能化的集群控制方式,為未來集群無人機的控制提出新的思路和范式,還可以提高了無人機集群的智能化水平,將在航空航天、搜救偵察等方面具有應用前景。
研究組牛蘭作為第一作者,康曉洋博士為通訊作者撰寫了題為《A dynamically optimized time-window length for SSVEP based hybrid BCI-VR system》的學術論文,并已被國際權威期刊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中科院二區,IF5.076))錄用并于2023年3月在線發表。
上述就是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成功發表論文的案例,這本期刊是二區的典型刊物,是作者可以放心投稿的刊物,您還可以聯系在線學術顧問,給您推薦相應的醫學刊物,幫助您文章盡快的發表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