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6月20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在sci論文中是少不了圖表的,圖表可以讓數據變得可視化,也可以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文章內容,那么在sci論文中常見的圖表類型有哪些?圖表類型還是比較多的,而且不同的論文適用的圖表類型也不同。
sci論文中常用的圖表類型及其適用條件如下:
1.三線表(Three-line Table)
當作者想要匯總某些特定信息或需要呈現精確值時,可選擇使用表格(Table)。此外,當研究的實驗數據具有許多不同的度量單位時,如果使用圖片形式難以簡潔明了地進行呈現,那么此時可以選擇使用表格。表格(table)在形式上比較簡單,幾乎所有的學術期刊都要求使用三線表(Three-line Table)。
三線表通常只有3條線,即頂線、底線和欄目線,表格兩端及內部一般都沒有豎線和斜線。為了美觀起見,有些期刊會將頂線和底線設置為粗線,欄目線為細線;也可能三條線一樣粗細。但是三線表并不一定只有3條線,必要時可以添加輔助線,比如在項目欄里面添加水平線作為二級分類,在表體里面添加水平線區分子表格,但無論加多少條輔助線,仍稱作三線表。
2.柱形圖
柱形圖使用垂直列來顯示類別之間的數值比較,并且列數不應太大(如果列太多,則軸的標簽可能顯示為不完整)。柱狀圖利用柱高來反映數據中的差異,柱形圖適用于中小型數據集。柱形圖的相似圖形有堆積柱狀圖和百分比堆積柱狀圖。堆積柱狀圖用來比較同類別各變量和不同類別變量總和差異。百分比堆積柱狀圖適合展示同類別的每個變量的比例。柱形圖是顯示離散變量的標準方法。
3. 條形圖
由寬度相同的條形組成,高度表示了數據的多少,可以結合誤差線使用。條形圖與柱形圖相似,但是條形圖的數量可能相對較大。與柱形圖相比,其兩個軸的位置已更改。條形圖適用于類別名稱過長的數據,條形圖中有大量空白位置標示每個類別的名稱。但如果分類過多則無法展示數據特點。
4.折線圖
折線圖用于顯示連續時間間隔或時間跨度內的數據變化,特點是隨著時間或類別的變化而反映事物的趨勢。應當注意,折線圖的數據記錄數應大于2,可用于大數據量的趨勢比較。并且最好不要在同一圖形上超過5條折線。折線圖可以展示數據隨時間的演變,幫助讀者觀察到趨勢、周期性或突變。
5.直方圖
直方圖可用于顯示連續數據的分布,并說明分布是對稱的(即正態分布)還是偏斜的。
6.散點圖
散點圖是數據點在直角坐標系平面上的分布圖,可以表示因變量隨自變量而變化的大致趨勢。散點圖也可用于顯示數據的分布,但是對于突出顯示數據點的集群和離群值特別有用。值得注意的是,制作散點圖需要大量數據,否則相關性不明顯。
7.箱形圖
箱形圖可用于呈現分成組的連續變量,因其可顯示每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分布和離群值。箱形圖可以利用數據中的五個統計量:最小值、第一四分位數、中位數、第三四分位數與最大值來描述是否具有有對稱性,以及分布的分散程度。
8.相關關系圖
相關關系圖可以展現不同數據間的相關關系和趨勢,展現樣本之間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以及其程度。
9.離子流圖
離子流圖展現了化合物的保留時間和豐度等信息,一般用于代謝組中。
10.通路圖
通路圖用于展現基因在通路中的具體位置信息,以及上調或下調的程度。
這些就是sci論文中常見的圖表類型,以及適用條件,不同的學科領域中用到的圖表類型不同,各位科研人員還是要參照自己學科領域中發表sci論文中的圖表進行作圖,以免因為圖表不合適而被拒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