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9月02日 分類:ei發表指南 次數:
作者發表EI論文時署名常識是要掌握的,一篇論文往往會有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通訊作者等,作者排名是按照對論文的實際貢獻來執行的,排名靠前自然做出的貢獻就比較大,那么怎么區分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這也是往往容易產生爭議的作者位置,下面具體展開分享:
一般來說,EI論文往往多為N個作者的合著,很少有一個作者的獨著。在眾多作者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是EI論文中是最重要的。如果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是同一人,那就可以忽略區分兩者的問題;只有當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不為同一人時,才要特別強調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區分的問題。
據以往經驗來看,博士生的EI論文作者署名時,可能第一作者是學生,而通訊作者是導師或者可能第一作者是導師,第二作者是學生,通訊作者為副導師或者也可能第一作者是副導師,第二作者是學生,通訊作者為導師。
從做科研項目的過程來看,那么,EI論文第一作者對研究成果的實現貢獻最大,且是論文初稿的撰寫者,通訊作者規劃大致研究方向和路線,統籌安排,出資金,出實驗室和實驗器材等,因而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都要對論文負主要責任,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視的。
EI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具體的含義介紹如下:
第一作者是被認為論文所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科研項目的主要承擔者,能見度極高。按慣例,理工科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撰寫論文的那個人,而撰寫論文的那個人應該具備撰寫論文內容的資格,也就是說第一作者親自參與科研項目或者實驗,采集數據、動手做實驗和分析結果,其應該是該課題的主要完成者。
通訊作者為導師、研究決策者或主要組織者,是課題的總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把關者。擔負著論文可靠性的責任,負責與編輯部的一切通信聯系和接受讀者的咨詢等。通訊作者能夠和外界建立更廣泛的聯系,因此可以獲得很多學術資源和聲望。
綜合來看,EI論文要根據各類相應規則決定署名順序,不得隨意更改,在起草之初就要確定好相應的署名順序,尤其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這兩位作者在后期是很難更改的,因此作者署名一定要慎重。